首页 > 媒体聚焦

网络时代失物招领缘何落伍?

[2013-9-10 14:53:04]  来源:东方网

       “捡到东西的人,以为失主是人海里的一粒沙,丢了东西的人,看谁都有捡了他东西的嫌疑。”有人如此描述失物招领与认领间的咫尺天涯。
     二者反差之大,让人不禁发问:互联网时代,原本应更为便利的“失物招领”缘何落伍至此?
淡出人们关注的角落
     “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,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”。曾几何时,我们唱着、听着这首歌,以捡到他人物品上交归还为荣。光阴荏苒,当昔日的孩童渐渐成年,不 知不觉,车站商场等地的“失物招领处”已悄然消失或退隐,很多人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后,即便心存良知懂得不昧的道理,但茫然四顾,仍不知手中的东西应该送 往哪里。
     太原火车站失物招领处是省城现存极少数失物招领处之一。3月1日,记者再三打听,才在出站口内的补票处,找到了设在这里的失物招领处。但在这里,记者没有 看到任何存放等待认领的失物。客运车间副主任史改梅告诉记者,如今人们防范意识强了,贵重物品遗失的情况不多,通常工作人员在站内或列车上捡到旅客遗失的 物品以被褥、书包等居多,交回这里后,填写一份遗失物品登记单完成交接。物品在此存放四五天,如果仍无人认领,通常便作为无主失物转入库房,每隔一段时间 集中处理一次。对身份证、学生证、借阅证和学校食堂饭卡等附带有主人身份信息的物品,因为失主多为流动人口,寻找难度也很大。通常他们会通过114查询电 话等设法寻找对方工作单位或学校,再通过他们寻找失主,最后邮寄归还。不仅废时废力,费用负担也很沉重。虽然站上给相关车间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几十元话费补 助,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     史改梅坦言,因为寻找过程复杂漫长,用时较长,有时身份证找到失主时,对方早已放弃寻找,重新补办了。而一些不值钱的被褥等物,索性很少有人再费劲回来打 问。史改梅称,她曾到一些大站参观学习过,捡到旅客遗失物品后及时通过广播或互联网与失主取得联系,是未来改进的方向。
     环卫工人、绿化工人和出租车司机同样是捡拾失物的大户。承担省城迎泽大街清扫保洁工作的山西蓝泰公司,每天都会收到工人上交的大量钱包证件等物品,存放和发还同样成为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一项沉重的额外负担。
寻找失主如大海捞针
     当传统的“失物招领处”渐渐淡出众人视线,捡拾失物后如何处置,便成了一件“见仁见智”的事情。
     近些年,媒体关于“拾金不昧”的报道中,“风中(雨中、雪中)苦等失主”的事情屡见不鲜。今年2月11日,省城下元一早餐摊主为将一顾客遗忘在摊前的电动车“完璧归赵”,收摊后又在街边苦等了7小时。
     另外一则拾金不昧的故事中,寻找失主的过程更称得上是对经手人办事能力、社会关系和耐心的考验:2010年10月11日,省城一市民捡到一个钱包后,送到 坞城派出所。该所身份证内勤古翠香发现钱包内有身份证、银行卡、医保卡、会员卡等各种证件,急忙通过身份证上的住址信息寻找失主。查询后得知,该地址是一 所学校的集体户地址,失主原系该校学生,现已毕业离校,无法联系到本人。情急之下,古翠香又想到根据钱包内的苏宁电器会员卡寻找失主。然而拨打卡上的服务 热线与苏宁电器南京总部取得联系后,由于登记材料不详,工作人员也无法查到失主的信息。无奈之下,古翠香又亲自到会员卡的注册店太原市建设南路的苏宁电器 商场跑了一趟,但找到店长再次对会员卡信息进行核实后,仍未找到失主的信息。多方查找无果后,古翠香只好在公安人口信息库反复查找、核对。经不懈努力,终 于发现失主的户口现已迁至营盘派出所。经与营盘派出所联系,获取了失主现在的单位信息,将失主找到。
     更多的失主很难有这样的幸运。绝大多数拾物者寻找失主渠道有限,即便费时费力找到,还可能被失主怀疑隐瞒了捡拾物品或有敲诈陷阱,因此,捡到失物者中,相 当一部分放弃了寻找失主,而将失物束之高阁,甚至抱着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心态再次扔掉。可以说,在我们的城市,几乎每一天都有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途中夭 折。
失物招领网当是公共产品
     在互联网上搜索不难发现,近几年,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了失物管理信息化的尝试。
     2008年7月,北京失物招领程序完成电子化变革,由原来的“手工登记、等人上门认领”,改为“网络和电话挂失、查询失物”,并实现了全市联网、及时传 输、信息比对、网络巡检。百姓寻找失物,直接登录该网站查询即可知道物品是否被人捡拾、如被捡拾现在何处。
     同年12月,湖北省武汉市消失已近20年的失物招领处在该市公安局对外接待窗口恢复,并更名为武汉市拾遗物品招领处。市民登录该网站或拨打24小时失物招 领服务热线,即可进行报失登记和查询。与该招领处同步启用的,还有设在当地各派出所和大型商场、宾馆、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上千处失物招领点。